呼吸机的撤离的步骤
2013-12-24 16:42 来源:http://www.jianianle.com/huxiji-c117.html 作者:admin
呼吸机撤离是一逐步降低参数、逐步由自主呼吸代替机械呼吸的过渡过程。此过程可长达几天,也可短至数小时。早产儿、病情重、及用机时间长者,过渡较慢。一般可按以下步骤逐步撤离呼吸机:
(1)在考虑撤离呼吸机时,必须明确患儿病情已稳定或明显好转,自主呼吸较强。
(2)根据血气结果逐步降低呼吸机参数,应降至fiO 20.5,PZPl.47—1.57kPa(15一16cm H 20),血气仍在正常范围.再逐步降低呼吸率。
(3)呼吸率降至20次/min以下,称间歇指令通气(IMV),此时吸气时间应为o.5一o.6s.呼吸机的呼气相内出现自主呼吸。
(4)若呼吸率降至5次/min,血气仍满意,自主呼吸有力,可改为CPAP。
(5)用CAPA时,当fiO2≤o.4,压力≤0.29kPa(3cm H 20),血气仍满意,可考虑拔管。
(6)拔管前4—6h静注地塞米松o.5mg/kg,防止喉水肿。
(7)拔管时先吸净口鼻咽分泌物,再按吸痰操作常规吸净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在负压吸引下拔掉气管导管.再吸净口咽部分泌物.气管内分泌物送细菌培养。
(8)拔管后改鼻塞CPAP或头罩吸氧,密切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及有无发绀现象。
(9)拔管后每隔2h超声雾化1次,内含异丙基肾上腺素o.25mg,地塞米松2mg,生理盐水20m1,连用2—3次。
(10)拔管后摄胸片检查有无肺部合并症。
下一篇:呼吸衰竭的诊断
(1)在考虑撤离呼吸机时,必须明确患儿病情已稳定或明显好转,自主呼吸较强。

(2)根据血气结果逐步降低呼吸机参数,应降至fiO 20.5,PZPl.47—1.57kPa(15一16cm H 20),血气仍在正常范围.再逐步降低呼吸率。
(3)呼吸率降至20次/min以下,称间歇指令通气(IMV),此时吸气时间应为o.5一o.6s.呼吸机的呼气相内出现自主呼吸。
(4)若呼吸率降至5次/min,血气仍满意,自主呼吸有力,可改为CPAP。
(5)用CAPA时,当fiO2≤o.4,压力≤0.29kPa(3cm H 20),血气仍满意,可考虑拔管。
(6)拔管前4—6h静注地塞米松o.5mg/kg,防止喉水肿。
(7)拔管时先吸净口鼻咽分泌物,再按吸痰操作常规吸净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在负压吸引下拔掉气管导管.再吸净口咽部分泌物.气管内分泌物送细菌培养。
(8)拔管后改鼻塞CPAP或头罩吸氧,密切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及有无发绀现象。
(9)拔管后每隔2h超声雾化1次,内含异丙基肾上腺素o.25mg,地塞米松2mg,生理盐水20m1,连用2—3次。
(10)拔管后摄胸片检查有无肺部合并症。
下一篇:呼吸衰竭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