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调节的方法
2014-01-23 17:05 来源:http://www.jianianle.com/huxiji 作者:admin
1.潮气量与通气压力 潮气量。成人8—12m1/kg体重。通气压力。肺组织接近正常舌1.18—2.45kPa(12—25cmH2o)气道阻力大,肺顺应性较差者2.45—3.43kPa(25—35cmH 20)一般最大通气压力<3.92kPa(40cmH2o)。 

2.呼吸频率及吸气与呼气比值 ①呼吸频率。一般12—16次/分,后随PaCO2及pH值变化再做调整。②吸:呼比值。吸:呼=1:2为宜。应以保证达到顶定通气量,有利肺内气体呼出,减少对回心血量心搏出量的影响为原则。
预期呼吸频率二原呼吸次数乘以PaCO2/预期PaCO2。
3.吸入的氧浓度 一般为21%一1oo%可从高浓度开始逐步降低以保持PaO2>80KPa(60mmHg)为原则。但F10 2>50%2—3天即可导致氧中毒,宜慎用。
4.触发灵敏度 是指呼吸机对自主呼吸反应的灵敏度。辅助呼吸时应调节至较敏感位置,使患者自主呼吸能较轻松地带动呼吸机,尽量减轻患者呼吸功的消耗。控制呼吸时没有意义可不调节。
5.叹息 使用叹息呼吸目的是防止灶性肺不张,减少肺内分流(右一左),在辅助/控制呼吸潮气量<7m1/kg时,一般叹息量2倍于潮气量,4—15次/h。
6.报警装置 当潮气量低于预定值,吸气压过高和F10 2不足,断电时即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潮气量突然下降原因多为气道或气囊漏气,发生气胸或机械障碍。
7.机械通气后的临床监测 机械通气30min后进行血气检查,要求Pa02达到6.7—8.okPa(50一60mmHg)PaCO2及PH好转,血压脉搏无明显波动,一般情况好转。如未达到要求应及时调整通气压力和潮气量继续监测血气达到要求为止,但不能要求PaCO2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防止通气过度造成碱中毒。机械通气后一般患者尿量增多,眼结合膜水肿及中枢神经症状逐步消失,意识恢复,结合pH和PaCO2改变可判断组织血流灌注状况。
下一篇:呼吸机的撤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