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幸福
2012-10-29 20:55 来源:www.jianianle.com/lunyi-c17.html 作者:admin
在许多人看来残疾人是不幸的,可能是先天坑是意味使得他们和正常人不一样,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们也会过得很快乐。下面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故事的男主角名叫汤文宝,今年55岁,因婴儿瘫后遗症双腿无法正常行走。女主角高桂玲比丈夫小9岁,幼时摔伤造成高位截瘫,就只能坐在电动轮椅上行动。俩人20多年前共结连理,当时亲友们都很担心:两个行动不方便的人,凑在一起可怎么过日子?最初是两家的亲人轮着照顾他们的生活。可既然成家了,这样一辈子依赖亲人也不是办法。于是,肢体活动能力相对较强的汤文宝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买菜、做饭、收拾屋子……家中的卫生间是蹲厕,高桂玲没办法自己上厕所,只能靠汤文宝端屎端尿。但看着丈夫拄着双拐忙前忙后,高桂玲心里难受,便提出帮着丈夫做饭,可厨房的门太小,电动轮椅进不去,每回进厨房,都是汤文宝先帮妻子移坐到椅子上,然后一只手拽着椅子,吃力地将妻子拉到厨房里。“是‘无障碍设施进家庭’政策,让我俩的生活有了质量。”汤文宝说。5年前,残联派人为他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厕所由蹲厕改成了坐便器,厨房的门加宽了,灶台和橱柜按照高桂玲坐在轮椅上的高度量身定做,卧室、厨房、过道、卫生间,只要是有需要的地方都安装了扶手,家门口还修了无障碍坡道残疾人生活持续改善。5年来,他们生活的政府出台了80多项普惠加特惠扶助残疾人的政策措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仅仅是其中一项。5年来,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37.7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9万残疾人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所有区县建立了六类残疾人康复技术资源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超过90%,残疾人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政府秉持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在扶残助残的真情行动中,残疾人家庭共享温暖和煦的民生阳光。我们自己一分钱都没花,全是政府出的钱。”高桂玲说。她指了指自己的轮椅,“这也是残联工作人员为我专门配置的新型电动轮椅,有了它,我做饭、干家务可方便了。”高桂玲随即到厨房为记者进行了演示。原来,这个轮椅的底盘如同转椅,高桂玲借助遍布房间的扶手可以毫不费力地变换方位,“行动”起来非常自如,整个过程就好比一次温馨的独舞。“坐在两个轮子的轮椅上做饭,由于两个踩板的位置靠前突出,做饭的时候,身子要使劲往前伸才能够得着灶台和橱柜,坐在这会转的轮椅上,角度能随意调节,干活儿非常方便。”高桂玲说。出了厨房,汤文宝拉开了卫生间的门:“你看,蹲厕改成坐便器后,不仅我上厕所方便,我爱人也能自己上厕所了。卫生间里安装了淋浴,把热水器喷头拿下来,她坐在坐便器上就能自己洗澡,不用我伺候她了。”近五年来,有4万多户残疾人家庭像汤文宝家一样安装了无障碍设施,“这个好政策可给我们这些行动不方便的人解决了大问题。”汤文宝告诉记者,如今不仅是行动起来方便多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这几年低保金多次上调,他们用的拐杖和轮椅都是残联送的,家里面的暖气费、有线电视费也都减免。去年,他得了肾结石住了10多天医院,花了两万多元医药费,因为享受医疗救助,一大半都报销了。逢年过节,他家还会收到政府和爱心人士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如果没有好政策的阳光,就没有我们这个家的幸福。”汤文宝说。
好的政府,好的政策对帮助残疾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希望政府能深刻认识到这些,也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像故事的主角们那样虽然都坐在电动轮椅上却也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生活在属于自己幸福中。
本文来源:电动轮椅 www.jianianle.com/lunyi-c17.html